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全会着眼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要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科技、人才之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刻凸显,教育之先导性地位和作用也愈加清晰。
8月4日晚,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团队在教育学院17-401举行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交流学习会,学习会由中心主任黄晓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有课程与教学论、科学与技术教育、物理教育、教师教育等专业的博士与硕士同学。交流学习会中,各专业年级同学代表分别结合自身专业学习,分享了对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感想。这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平台,也极大地拓宽了他们对当前国家政策和教育教学领域的视野。
廖东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这些内容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面规划和深远考量。作为科学教育研究者,应不忘初心,深入学习理解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扎根教育,砥砺前行,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努力奋斗。
戴天宇 党的第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教育公平、教育数字化、教育文化弘扬方面做出了重要指示,指引教育者、教育研究者关注教育公平,尽己所能援助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倡多学科融合、深化教育改革。身为科学教育的研究者与践行者,学习、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致力科学教育在新时代的实施、发展与创新,为国家、社会未来培养科学家、教育家,推动教育乃至社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
耿晶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学领域研究不仅要服务于理论的创新,更要紧密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青年学子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我们要积极响应全会精神的号召,珍惜当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立足自身专业基础,为推动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斯楚慧 全会提出,要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创实力迈向质的飞跃,创新牵引的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正将新时代的“超越性”不断具象化。科学教育俯首向人文精神,蕴育桃李;放眼于科技未来,改变世界;努力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科学家式的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未来公民。
郭 颖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我捕捉到的关键词是“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要更加深入研究教育政策,更好理解教育公平的含义,更加深入理解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内涵要义,研究国家及地方教育政策中关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弱势群体教育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为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何育栋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为一名科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干教学研究也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把握好课堂中的关键问题去深入研究,探索在科学课堂上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做到科学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同步,为国家科学教育发展、科技进步、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黄晨晗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新发展理念以及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在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快速崛起的二十一世纪,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科学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提升基本教育能力,响应时代之需,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应有之力。
李佳慧 会议中总结了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鼓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教育作为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积极推进改革,同时注意在改革过程中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也要特别关注乡村教育改革情况,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向好向优发展。学校教育要不断向学生浸润文化自信的隐性课程,做好学生及教职工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王晓琪 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刻阐述了教育、科技、人才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作用,强调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因此科学教育更要关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宽国际视野,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努力培养具有创造力、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拔尖人才。
白佳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技助力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提升教育水平;人才是教育和科技进步的智力支撑;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互为支撑,必须一体部署、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王藤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总部署。大会的胜利召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作为教育领域的工作者,我们要以自身的行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锻炼自身教育能力,助力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朱镜儒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改革创新。在科学教育领域,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转变与提升育人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刘子涵 全会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未来的一名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面对问题时的解决能力,打好科技发展的人才根基,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夯实基础,在物理教育领域,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韩子彤 作为科学教育的研究者,我们应深刻理解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应加强科技与教育的融合,促进教育公平,强化实践教学,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及特点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
沈雨霏 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例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素质教育、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的学生,应该珍惜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学习,同时关注和支持教育公平事业,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 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应强化创新与实践,融合科技,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增进数字化能力,扩大国际合作,以提升全球竞争力。身为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应响应政策,探索新理念,适应时代之需,培养创新物理人才。
秦嘉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不仅是对过去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全面部署,也为我们青年学子指明了奋进方向。作为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我会把全会精神融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努力成为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胡瑶琦 全会对国家未来发展进行清晰规划和深远思考,指明未来改革方向和重点。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推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改革;整合科技与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应当紧跟党的战略部署,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终身学习,投身教育事业。
梁致远 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我意识到要利用好学校这一大平台,积极探索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未来教师,更要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杨 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意味着科技创新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也是科学教育进步的动力源泉,作为未来科学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育创新实践中,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推动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杨梦龙 第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这不禁让我们想到,钱学森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际之间的较量实际是人才的较量。这个提议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同时大会还提出思政课堂的建设,作为未来教师要把全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研究思政教育规律,创新育人路径,引导青年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去。
吴文溪 经过对二十届三中全会内容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到科学教育在推动国家创新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会议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学教育的目标紧密相连,强调了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必要性。科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这样的教育,可以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挑战、引领时代潮流的高素质人才。
黄晓带着大家一起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特别是《决定》对科技、教育、人才领域的专门论述值得重点关注。在科技层面,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教育层面,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要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教育数字化是缩小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要探索新路径,突出数字赋能。教师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力量,要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全球化为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遇,要推进我国高水平的教育开放。最后,黄晓鼓励研究生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理解其背后的深刻含义,并认赽贯彻落实应用于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与自己的专业研究相结合,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自由交流环节中,学生就全会相关话题进行思考并积极提问,就当前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期望将此次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实际学习和科研的动力与方向,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教育方针,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